
- 作者简介
1951年生,中国著名经济学家,“三农”问题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农林经济管理组成员。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温铁军教授从教之前,曾有过多年工农兵生活经历和农村试验区调研经验,并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做学术考察、交流和参加国际会议;被媒体称为“用脚做学问的学者”。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国情与增长、制度变迁、乡村治理与乡村建设,农村财政金融税费体制改革、发展中国家比较发展研究等。研究成果曾获国务院农研中心、国家体改委、国家科委等中央五单位联合颁发的“农村改革十周年优秀论文奖”、农业部农研中心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等多项奖励。 著有《中国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研究》、《三农问题的世纪反思》、《解构现代化》、《我们到底要什么》、《认识与实践的对话》、《解读苏南》等多本专著。
- 内容简介
本书为温铁军教授带领福建农林大学团队的又一科研成果。工业文明飞速发展带来严重的生态危机和农业困局,农业困境和人类文明的出路在哪里?答案是: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产业化农业向农业可持续回归。本书首先论述了人类农业文明受地理气候自然等约束而具有先天的差异性及其演化,阐述了农业的本质以及农业与生态的密切关系。进而有了农业发展的四个阶段:农业1.0对应殖民地大农场,中国因受资源禀赋硬约束,难以效仿其走规模化农业道路。农业2.0对应设施化农业、工厂化农业,近年来面临高亏损和严重的环境负外部性。农业3.0对应三产化农业,因其与形态各异的自然条件和社会资源相结合而呈现出多元化。农业4.0意即社会化生态农业。通过互联网等工具,将农业多功能性所内含的教育文化、历史传承等非经济功能彰显出来,带动农村经济回嵌乡土社会、农业经济回嵌资源环境,很终达至“人类回嵌自然”的生态文明新时代。
- 显示更多
- 目录
“国仁文丛”总序 前 言 我们对生存与发展的另类解释 第一章 气候与农业: 东西方文明起源肇始的优劣分界线 一、 楔子: 从 “竺可桢假说” 看当前的国际争锋 二、 “中华” 的起源―――呈现 “重瓣花朵” 结构的 中华早期文明 三、 气候影响着早期文明的兴盛与衰亡 第二章 世界农业发展与美欧亚 “三分天下” 一、 盎格鲁―撒克逊模式: 殖民地国家的大农场农业 二、 莱茵模式――欧洲宗主国的中小农场农业 三、 东亚模式: 中日韩为代表的东亚原住民农业 四、 东亚农业只能走自己的道路 第三章 中国传统农业: 引领未来 一、 魅力无穷的中国传统农业模式 二、 百年未有之变局: 近现代中国传统农业大变革 三、 从有机到污染: 近现代科技对传统农业的深刻影响 四、 可持续生态发展: 中国农业的唯一出路 第四章 农村生态资源价值化: 复兴 “三农” 之路 一、 敢问路在何方: 农村生态资源的价值化之路 二、 农村生态资源的全域整体开发 三、 探索与实践: 对几个真实案例的再剖析 第五章 风物长宜放眼量: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国内外视野 一、 他山之石: 多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观察 二、 真实的中国故事: 中国可持续农业发展观察 三、 再思考: 属于中国的可持续农业之路 后记 从农业1.0到农业4.0
- 显示更多
索书号 | 条码号 | 馆藏地 | 当前所在地 | 状态 |
---|---|---|---|---|
F323.2/3683 | 102022018679 | 镇街道分馆(斜桥) | 镇街道分馆(斜桥) | 在架 |
F323.2/3683 | 102022018681 | 镇街道分馆(周王庙) | 镇街道分馆(周王庙) | 在架 |
F323.2/3683 | 102022018680 | 镇街道分馆(长安) | 镇街道分馆(长安) | 在架 |
F323.2/3683 | 102022018683 | 镇街道分馆(尖山) | 镇街道分馆(尖山) | 在架 |
F323.2/3683 | 102022018682 | 镇街道分馆(盐官) | 镇街道分馆(盐官) | 在架 |
F323.2/3683 | 102022044038 | 总馆文献中心 | 总馆文献中心 | 在架 |
F323.2/3683 | 102022004534 | 总馆文献中心 | 总馆文献中心 | 在架 |
F323.2/3683 | 102022004533 | 总馆文献中心 | 总馆文献中心 | 在架 |
F323.2/3683 | 102022044039 | 总馆文献中心 | 静安智慧书房(人民广场) | 在架 |
F323.2/3683 | 102022058476 | 静安智慧书房(行政中心) | 静安智慧书房(行政中心) | 在架 |
F323.2/3683 | 102021077750 | 静安智慧书房(行政中心) | 静安智慧书房(行政中心) | 在架 |